[木屋设计、木屋云] 木结构如何PK钢筋混凝土?

提到木结构建筑,我们想到的大多是那些历史保护建筑,这一传统的材质在如今的城市生活中早已被大量的钢筋水泥所替代。然而,在加拿大,木材却是人们建房的标配。从住宅到酒店,从图书馆到教学楼,从速滑馆到奥运村,木结构遍及各种建筑形式。

加拿大人为什么爱用木头造房子?

木结构如何PK钢筋混凝土?

木建筑还能回归中国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日前专访了加拿大木业执行董事保罗·纽曼。

 

没理由

不选木结构

保罗告诉记者,目前在温哥华地区,6层及以下的新建建筑基本都会用木材来建造,“因为没有理由不选木结构,实在是其经济适用性太具竞争力了。”

 

低碳环保、节能保温、抗震安全、建造迅速……谈起木材的优势,保罗如数家珍。“木材是唯一的‘负碳’型建筑材料。”他告诉记者,树木生长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而二氧化碳则以碳的形式储存在树木中。砍伐后的树木制成木材产品后,能在其生命周期内始终固化最初由树木吸收的碳。而其他建材都必须消耗大量的能耗,排出二氧化碳,才能最终成为可用之材。“就建筑行业而言,木材的合理利用将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同时,节能也成为木结构建筑一个显著的性能优势。因为木材是一种天然的隔热材料,在同样厚度的条件下,木材的隔热值比标准的混凝土高16倍,比钢材高400倍,比铝材高1600倍。此外,抗震安全是木结构建筑的另一个性能优势。

 

除了性能优势,保罗还介绍说,木结构其实是个高度预制化的装配式建筑体系。同时,木构件可以在全年的任何气候条件下生产,并在施工现场快速完成预制构件的装配,从而减少了施工所需的劳动力,降低了操作强度,节省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施工质量。

 

“对于使用者而言,扩大了居住空间也是木结构建筑值得关注的一大优势,”保罗介绍说,因为木结构的墙体是中空的,所以其中可以排布各种管线;又因为其保温性能,所以也不需要额外做外保温、内保温及夹层,从而节约住户的使用面积。

 

木建筑

将越建越高

保罗说,“木结构建筑正在越建越高”!早前,在加拿大的木结构规范中,4层被定义为其高度的极限。如今,国家规范改变,6层成为木结构建筑的“常态”。

 

 

“但6层不是极限,”保罗告诉记者,目前正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内施工建造的一幢18层木结构学生公寓即将完工,这是全球最高的木结构建筑。据介绍,建筑的首层是混凝土结构,外加两个混凝土核心筒,其余17层由CLT(正交胶合木)楼板和胶合木梁组合而成,外立面挂板的制作材料70%是木基纤维板。

 

为何木结构建筑能从6层一跃而上至18层,保罗认为,技术的进步让木结构越建越高成为可能。他告诉记者,轻型木结构的稳定性只能保证其建到6层,而CLT的出现,令木结构可以媲美钢筋混凝土。

CLT是一种至少由3层实木锯材或结构复合板材正交组坯,采用结构胶黏剂压制而成的矩形、直线、平面板材形式的工厂预制工程木产品。

适用于重型木结构建筑,还能将工程木材与钢铁构件结合使用,可以做出各种复杂的形状。此外,CLT的自重只有相同体积混凝土的七分之一左右。

 

让木结构

回归中国

木结构建筑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近现代以来,却几乎销声匿迹。如今,在钢筋混凝土建筑占主导的城市中,让木结构建筑实现回归并非易事。近年来,加拿大木业走进中国市场,致力于让木结构重回中国。

 

回归的最大障碍是造价问题。对此,保罗介绍说,其实在加拿大,木结构是最便宜的建筑形式,但到了中国却成了最贵的做法,原因是目前中国的木结构产业还比较小,没有足够的竞争者加入,导致定价过高。“

 

 

就成本而言,木结构并不高,一般只占整个项目造价的20%左右,而大部分成本其实是花在了设备、管线和装修上。”保罗还解释说,在混凝土建筑中,地基成本要占到整个项目成本的一成左右,如果改用木结构,那么地基会因其建筑自重轻而节约很多。

 

“目前的中国建筑市场已经习惯了混凝土的建筑方式,所以我们在推广木结构的时候,并不会完全推荐北美的纯木结构建筑。”保罗说,近阶段适用中国的模式是部分使用木结构的构件,用到混凝土建筑的框架里面,作为一种混合形式。

 

比如节能木墙是一种可代替现有的混凝土砌块内外墙的建筑体系,它是由规格材制作的木骨架外部覆盖墙面板,并可在木骨架之间的空隙内填充保温隔热及隔声材料而构成的非承重墙体。这种墙体系统可用于中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的非承重外墙以及内墙。其优势很明显,本身保温节能性能很好,同时装配化预制率很高,成本和混凝土相比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此外,针对国人担忧的防潮防腐防火等问题,保罗说,其实目前的木材处理技术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些困扰。

来源:预制建筑网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网络收集的我们都会重新编辑修改和注明文章源。
当前文章地址 https://muwusheji.com/204.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
文章目录
关闭
目 录